首页 研究院简介 单位要闻 科研动态 要闻*热点 新型智库 证书查询 表格下载
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网-----山东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产经*专报
产经 |
产经*专报
产经
栏目热点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
1. 山东省开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数据造假大行其道 看不到差评..
3. 2024年山东省数据安全论坛..
4. 以旧换新如何换出新动能?
5. 独角兽企业培育的三重逻辑
6. 【能源广角】能源替代转向多元..
7.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不..
8.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
站长推荐
1.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
2. 山东省开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
4. 2024年山东省数据安全论坛..
5. 数据造假大行其道 看不到差评..
6. 以旧换新如何换出新动能?
7. 【能源广角】能源替代转向多元..
8. 独角兽企业培育的三重逻辑
产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专报 > 详情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系列活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
发布时间:1/9/2025  浏览次数:26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系列活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
2025-01-07 作者:赵禾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1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主办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系列活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活动梳理盘点2024年中国学术重要原创成果和研究热点,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学术成果。

u677bde7317a23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北京市社科联秘书长,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一级巡视员崔占辉,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王志庚、徐中煜、李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副校长郑新业,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陈恒,光明日报社教育体育部主任田延辉,中国日报社文教部主任李文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喜马拉雅FM网络科技公司副总裁屠琤及新华社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出席。

      “中国学术: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会”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端端主持。

      张东刚表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必然,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指引,是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更是以高校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光荣使命与时代重任。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高举思想旗帜,厚植学术根基,矢志团结奋斗,努力当好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学校将持续做强做优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这一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构建“理论中的中国”,找准学术定位、全面总结“实践中的中国”,明确时代方位、扎实服务“发展中的中国”,面向世界舞台、生动展现“开放中的中国”,同各方一道持续推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成果和精品力作,不断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力、学术创造力、全球影响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刘成勇表示,中国国家版本馆自开馆以来,始终坚守初心宗旨,聚焦收藏主业,推进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建设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打造中华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典藏实物版本资源近3200万册(件),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汇聚数据资源7亿余条,累计接待参观超160万人次,已成为守护文明根脉、涵养文化自信的国家文化新地标和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长期以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领性贡献。中国国家版本馆将与中国人民大学及各领域专家学者携手,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崔占辉表示,回顾2024年,社科理论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自觉、文化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社科工作的导向性、创造性、引领性更加鲜明,有力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当前,大数据文献分析和知识服务正处于颠覆性变革阶段,数字化与智能化正逐渐成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人民大学勇担使命任务,打造高质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了高效开放的研究平台、优质便利的研究条件,为中国学术成果传播打开了重要窗口,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保障。北京市社科联愿携手联合首都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学术世界”等平台建设,共同构筑起更加开放包容的学术共同体、助力学术生态不断优化,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端端主持。

      林尚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二次文献——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刘成勇代表中国国家版本馆接受捐赠。

u677bdeccbda86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建设成果。“学术世界”是融学术资源、学术交流、学术传播、学术创新于一体的公益性、开放性、全链条、数智化学术服务平台,“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作为“学术世界”的两个子平台,于2024年4月25日正式上线。“学术世界”上线后引发了学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短短8个月,注册人数28000余人,签约合作共建期刊400余家,有力地推动了学术交流与传播新生态建设。作为全国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着眼于“精”,提供主流、经典、必读文献,着力打造高效研读学术精品的指南;作为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首家全学科覆盖的预印本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着眼于“快”,致力于建设快速发布研究成果的园地和连接作者、读者、期刊的纽带。

      中国国家版本馆发布国家数字版本登记注册与可信认证服务平台——“文脉链”建设成果。“文脉链”构建面向数字版本登记注册与可信认证服务体系,汇聚各类数字版本数据,实现版本资源的权威登记与可信认证。该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以国家版本数据中心版本元数据为根基,对接数字内容版权标识相关标准规范,面向公众及机构用户支持对中华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版本、当代出版物数字版本、网络文学、音视频等各类数字版本登记注册和权威认定,实现了相关信息的可信、可追溯,为社会及行业提供版本文化信息可信认证服务,为国家数字版本典藏、交易、认证提供“根结点”和基础支撑。

     “学术世界”承建方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发布“学术世界”原创导向学术评价三部曲系列报告之二《导向·标准·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概念、理论和方法是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应成为学术评价的重要对象。报告总结了原创学术理论的七个特征,即新视角、新解释、新结论、新体系、新应用、新突破和新引领;遴选出10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示例,即“和谐管理理论”“国有企业共同治理理论”“工程哲学五论”“中国古代文体学”“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理论”“新结构经济学”“学术‘全评价’体系”“具体形上学”“周边传播理论”“仁学本体论”。报告还分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成绩与问题,并对“原创导向学术评价”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市社科联联合发布2024年度中国学术十大热点。王为松介绍2024年度十大学术热点评选背景、原则及程序等。2024年度十大学术热点分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开新,教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国人口结构性变化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的价值对齐,“大一统”的历史书写,世界中国学研究,“全球南方”与国际秩序演变。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任保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杨国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清史研究》主编刘文鹏,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楼春豪分别就十大学术热点的主要内容、重要价值、创新研究、趋势走向等进行分享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江棘主持。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4冬季)举行。江棘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发布金融学、文学、哲学、史学领域重要学术成果,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开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广阔前景。

      林尚立表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旨在为学术界搭建交流成果、激荡思想、汇聚智识的平台,打造荟萃思想、分享真知的学术盛会。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上谋划建设的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在此举办发布会意义重大。此次发布的四项成果以“血脉”为主线和主题,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引领我们从不同维度审视和思考文化、精神、社会、国家发展等深层次问题,体味中国学者砥砺前行、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态度,感悟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各方携手,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为牵引,不断追寻中华文明血脉,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延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发布成果《马克思的金融理论研究》。本书以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为基础,聚焦货币理论、信用经济理论、银行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国际金融等领域,系统详实地梳理、挖掘和阐述了马克思金融理论。王国刚立足中国实践,深入剖析了中国金融运行发展中的风险点、风险形成机制、风险传递路径,探讨了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之策;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入手,探讨了流动性传导中各条渠道的特点、机制、堵点、难点和破解之策,提出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可选方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罗煜作成果讲评。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尚君发布成果《唐五代诗全编》。本书是一部校录全部存世唐诗的大型总集,按照古籍传统分类分为1225卷、共50册,收录4000余名唐代诗人的诗作逾55000首,总字数超过1800万字。陈尚君坚持求全、求真、求是的原则,按照“让唐诗回到唐朝”的编纂宗旨,以泛文学的立场,尽可能完备地纳入唐诗相关一手文献,利用目前可见的所有文献资料及考订成果对唐诗逐首甄辩、考订、校勘,充分吸取了千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个世纪唐诗研究的成果,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信息准确、文本可靠、资料详明的唐诗文献汇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祥波作成果讲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发布成果《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上中下)》。本书力图从历史普遍性、历史进程、世界秩序和历史意义三个层面阐发并建构文明论的历史哲学。陈赟坚持开放历史观,以多元文明为视域来观照人类历史,以对西方历史哲学的检讨为基础,立足中国传统,努力发展新型历史观:以多元交织的意义之网替代近代西方的单一线性历史叙事;以“天下归仁”扬弃以自由为本的历史叙事;以意义等价论克服文明等级论;以历史生生论克服历史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以多元一体的共生意识替代文明冲突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宫志翀作成果讲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邹小站代表课题组发布成果《中国近代思想通史》。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耿云志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的结项成果,以鸦片战争至1949年间中国思想为研究对象,依据历史进程与思想自身发展阶段分为八卷。本书紧紧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历史任务,深入讨论了近代中国思想人物应对挑战,探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种种方案,系统梳理了近代中国思想的基本脉络,并明确提出以世界化与个性主义作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国内第一部对近代思想展开贯通式研究,有新见解、新框架、新资料的近代思想通史专著。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梁景和作成果讲评。

      江棘主持。

      会上,各位成果发布人与主持人、讲评人进行对谈,并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

      林尚立为四位成果发布人颁发证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3年4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成立“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形成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机制,每个季度举办“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定期梳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进程中重要学术成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发展,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全力构建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知识体系,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迄今为止,中国人民大学已成功举办5场季度成果发布会、2场年度成果发布会,发布上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的成果,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日益成为激荡思想的新平台、理论阐释的新高地、服务发展的新典范,日益成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和传播领域的一面旗帜。历次成果发布均得到学术界高度肯定,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旗帜》、《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北京青年报》、《现代教育报》等媒体代表参加本次发布会。 





上一条: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5)暨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学术研讨会举行
友情链接: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  山东社科网 
Copyright © 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网 版权所有: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
网站技术管理: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网站维护更新:山东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联系电话:秘书处0531-66669765 邮箱:sd2026@126.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63号9号楼909办公室
鲁ICP备2024122762-2号
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网